找到相关内容149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与《十住毗婆沙论》

    87上)又强调:不贪利养、住头陀功德、不惜身命心常,更强调悲心,此乃大乘出家菩萨之风范,于利他中完成自利,于自利中念念不舍一切众生。  四、结 论  般舟三昧的修学次第,含摄念佛法门,浅深不等的...:云何为念佛三昧。答曰:念佛三昧有二种,一者声闻法中,于一佛身心眼见满十方。二者菩萨道于无量佛土中,三世十方诸佛,以是故言:无量佛土诸佛三昧常现在前。(大正25,108下~109上)  大乘的念佛...

    释海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647528.html
  • 净土的渊源及其演变(1)

    专修般若的三论宗。这净土思想仍然,本来是佛教徒共同的愿望,也不一定在西方,也不一定有形,但一传到中国后变为专指西方的净土法门。  念佛本来和禅观一样,乃为统一精神的方法。这与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天等合并为六随念之一,或加上休息、安般、念身、等四种为十,乃主为优婆塞开示的法门。“”在我国有“时时思想”(思念)和“诵读”(念书)二种意义。这后来注重口称,变为出声称佛名号的意思[10]...

    杨白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147536.html
  • 侍师巡礼印度日记

    诊疗,下午在几位同学的护送下回到寺院,现在情况稍稳定。他说已不太痛了,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昨晚泡澡时在思维大和尚的开示,出事后醒过来的第一还是在思维法义内涵,体会到无常的法类,内心很欢喜受用,回来后...时候,未来希望无穷。明天我要带团去印度,参加修复完善玄奘纪念堂竣工典礼。1300多年前,玄奘大师赴那烂陀寺学习,他那种‘宁可西行一步,绝不东回半步生’的豪迈,以及‘远绍如来,近光遗法’的气概,被鲁迅...

    成 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148833.html
  • 弥陀净土信仰与谢灵运的山水文学创作

    诸圣众,现在其前。其人临命终时,心不颠倒,即得往生,阿弥陀佛,极乐国土。(注:《大正藏》第十二卷,第347页中。)  这里不需要布施、不需要功德,只要连续七日称阿弥陀佛,即可见到阿弥陀佛,后即往生西方...净土的途径和法门——“念佛三昧”。念佛三昧(smrtibuddhasam dhi),本是佛教禅定十(注:禅定十:念佛、念法、念憎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、休息、安般、念身、。)之一,主要有三种:...

    普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349551.html
  • 二十一禅修手册(1)

    善用它得解脱;善用它成佛。成办这些要靠修持佛法,但是我们往往贪著世间俗务而缺乏修法的强烈愿望。这是我们的主要障碍。为了克服这些障碍,我们必须。  前 行  我们皈依、发不共的菩提心及修其它的前行。 ...二十一禅修手册  菩提道次第实修手册  格桑嘉措格西 著  法雨敬译  师传道次第闭关专修日程表  第一天:  第一座 依止善知识(1) 第二座 暇满(2)  第三座 无常(3) 第四座恶...

    格桑嘉措格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450197.html
  • 略述北传四部《阿含经》

    念身、等十念法,可以成就神通,去诸乱想,得沙门果,自致涅槃 。共有十经。  (2) 广演品:对十念品中的十一一分别广演(详细说明)。共有十经。  (3) 弟子品:记说以阿若拘邻比丘...早期结集者。本经法句大多简明,在实践上的修行法门,列有四念住、四正勤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、入出息等道品。经由佛陀及弟子对话中,显现出四双八辈的差别,依八众而说“众相应”,使在家、出家、男女...

    石颖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050839.html
  • 音声持名入定可行性之探讨

    因为六随念之其他五随念──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(若是十随念,则还有休息、安般、念身、),这其中许多随念是不能以开口称来修持的。如来十种名号,是指忆持每一名号所表如来所行正法及所显果德...绝,具足十……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。   像这样五逆重恶之人,只要凭赖弥陀愿力,及“具足十”便得往生。这种看似违反因果业感原理的说法,正是大乘以大悲为上首的菩萨道精神,恒以一切众生为,即使是...

    大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3450945.html
  • 修学佛法之感言与期许

    方法。共通业处在《清净道论》中,指出为:慈心观和随念,或者加修不净想。在《清净道论》的〈说地遍品〉和〈安般念〉一节等,提到行者在修习地遍、安那般那前,先“忆念三宝功德,令心喜悦”4。因此,在南传佛教...,不致被贪欲占夺其心而破坏定力,使他能安稳、顺利地修行。   (4):行者可以作意思惟:“我必然会,我必然会。”行者思惟生命的无常,在不久的将来,自己将因寿尽、业尽、生病、车祸等缘,都可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052512.html
  • 佛教问答750题(1)

    持心,无分散意,方得。  162.问:何谓八念观?  答:一念佛、二念法、三念僧、四念戒、五念舍、六念天、七出入息、八,此八能除修九想中所起恐怖,亦能趣道。  163.问:何谓十想观?  答:...今世人非后世人。何能食果受报?  答:躯体虽异,心识无殊,故有不昧前因者,如结草衔环(喻为受恩深重,虽也要报答)之类。  54.问:心识乃躯体之作用,躯体既易,而云心识不改何耶?  答:子但知心识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2254323.html
  • 四阿含经之研究(2)

    十二)到(一)而一一断离。要说“生命哲学”,此十二因缘为最究竟:  “尔时世尊告诸比丘: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,独一静处,专精禅思,作是,何法有,故老有?何法缘故老有?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,生有故老...缘触受,缘受爱,缘爱取,缘取有,缘有生,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,如是如是,纯大苦聚集。我时作是,何法无故则老无,何法灭故老死灭?即正思惟,生如实无间等,生无故老无,生灭故老死灭。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0955313.html